布林肯那句“如果你不在餐桌旁,你就在菜单上”,放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,简直就是一把明晃晃的刀。
美国连遮掩都懒得遮掩,直接告诉世界,谁要是不听我的,就只能等着被我宰。
欧盟还真把自己摆上了餐桌,只不过,身份不是客人,是菜品。
这年头,大家都明白美国讲的是利益,讲的是规则,可这回连最体面的遮羞布都给扔了。
自拜登时代起,美国的算盘是拉着西方盟友,合伙整中俄,那时候脸皮至少还算薄点,大家暗自较劲,嘴上客气,桌下踢腿。
现在轮到特朗普回锅,不仅不演了,还直接上手动刀。日本刚刚被割下大块油水,欧盟那边也等不及送上门,跟美国签下一纸协议,内容一看让人头皮发麻。
美国开口就是15%的新关税,比欧盟自己提出的10%还高一档,还要硬塞给欧盟7500亿美元的能源大礼包。
更绝的是,欧盟27个成员国必须保证,不许给美国产品加税,连最赚钱的药品关税也不能碰。美国转头又准备把药价税抬起来,典型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。
说难听点,这协议不平等程度比英日还过分。一时间,欧洲内部怨声载道,有媒体干脆用“剃韭菜”来形容自己处境。
但冯德莱恩面对特朗普,还是把夸奖说满了。
她当面嘉奖特朗普是“强有力”的谈判者,还不忘称他“公平”,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照这逻辑,美国要是只把韭菜割平没连根拔,欧洲就应该感恩戴德。
你细看,这一切都源自特朗普几年前的对等关税政策,那会儿全世界都难以理解,怎么能在全球化时代高举关税大棒。
但美国靠着信息轰炸和舆论包装,反而把“10%、15%关税就是合理”的观念植入了不少人的脑子。
哪怕是1%,对规则是赤裸裸的破坏,可如今美国家大业大,谁敢拦?
有趣的是,这次欧盟谈下来的新关税,比英国还高。可英国首相斯塔默却公开叫好。英国才是真正的自家孩子,遇事自然有靠山;至于欧盟,仍然只是美国的“韭菜田”。
协议里头,最大的一刀是欧盟承诺加购高达7500亿美元的美国产能源。冯德莱恩打出的旗号,是摆脱俄罗斯能源依赖。
然而,现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。
欧盟真正依赖的,是便宜的能源,而不是单纯的俄罗斯能源。
只要价钱低,资源来自哪里,都无所谓。没办法,欧洲的工业要活下去,全靠低成本能源做后盾。如果谁让能源涨价,工厂全得歇菜。
两年前,俄乌冲突刚起,欧盟果断跟着美国,砍断俄能源合作,改用美国的天然气和石油。美国天然气船一个接一个开往欧洲,很快让欧洲人清醒。
美国能源是好,就是太贵。谁能承受?
结果,德国工厂成批关门、外迁,很多企业直接跑路中美。欧洲工业就这样沦为美国的“代工厂”,德国人比谁都明白什么叫“饮鸩止渴”。
怎么看都清楚,最大的问题就是欧盟太弱了。
说白了,就是地缘政治上的矮子,遇事只能低头认栽。
即便口号喊得响,马克龙张嘴就是“战略自主”,年年讲、月月喊。可真到关键时刻,欧洲还不是乖乖签下屈辱协议。
不然你以为特朗普为什么敢公开嘲讽马克龙,说“无关紧要”?不是他胆大,是真没把欧洲当回事。美国想要什么,欧洲还真不敢不给。
再怎么闹腾,美国最后都能把欧洲裹到自己阵营里,还能翻着花样薅一波羊毛。
你看现在的贸易安排,美国、英国、欧盟,玩得转的都盼着能多分点肉,实际上只能换来一句“今晚你上菜”。
有意思的地方还在后头。全世界目前,唯一能和美国平等掰手腕的国家,名叫中国。
因为,这不是嘴上说出口号就行,那是靠数十年累出来的硬实力,是别的国家学不来也装不出的底气。
等美国把日本、欧洲全都捞一遍,还真不好说会不会想到:是不是得缓一缓,对中国搞那么紧的架势是不是得收一收?
所谓“菜单餐桌论”,在美欧关系里已经完全成了现实,谁不够硬气,谁就只能被摆上桌。
美国的世界秩序,就是这样玩出来的。下次再听美国人谈规则、公平和合作时,想想这一桌宴席上谁才是真正的赢家,谁是盘中餐。
话说回来,国际政治这桌饭,想要自己做主,光喊口号没用,靠不靠得住,还得看拳头够不够硬。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