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点一杯茶,一碟瓜子,一碗钟水饺,是属于成都人的标配。成都这座城,茶客几乎占了一半的人口,对于成都人来说,喝茶和吃饭一样的,天天离不得。”在闲暇时光里,鹤鸣茶社早就已经是多数成都人的聚集地。在这里,茶文化越煮越“沸”。
往昔岁月中,人民公园中的店铺更迭频繁,但唯独只有鹤鸣茶社始终在原址“坚守”,或许也正是因为这股“旧味”,鹤鸣茶社才能被“老成都”们所认可。
“鹤鸣”起源
六大茶馆齐聚少城
其实,在当年的少城公园(今人民公园)里曾经拥有多达6家茶馆,分别为:枕流、鹤鸣、绿荫阁、永聚、文化、射德会茶馆。当时的成都茶馆也分等级,各行各业的人士也有固定的茶馆。
而在当时,“枕流”茶馆是以青年学生为主;“鹤鸣”茶馆则是文化人士居多,当时校长、教师基本聚集在此;“绿荫阁”茶馆是政界人士和士绅的地方;“永聚”茶馆是比较上层或比较有钱人的地方,也是当时成都商界谈生意的地方;“射德会”茶馆多为军政界上层人物喝茶、活动的地方,平民百姓少有踏入。到了后来,这些当年赫赫有名的茶社早已消失无踪或并入到了鹤鸣之中。
鹤鸣茶馆始建于1923年,由大邑县龚姓商人所建。据传他因梦到白鹤嬉戏而取名 “鹤鸣”,初为亭式厅堂茶社,仅柱头上挂小吊牌。1940年茶社转租熊绰云,书法家王稼桢题写横额;解放后熊绰云将茶社交予政府,1952年横额拆除,1988年王稼桢重题横额,成都政府耗资修整。2007年茶社风化重修,增浮雕演绎历史。
茶社成立之初走 “高端路线”:取城南锦江水源,用当年融花自窖茶叶,景德镇名匠烧制带茶社名的 “三件头” 茶具,竹椅选用斑竹或 “硬头黄” 竹,茶水清香舒适。
“六腊战争”
“人气火爆”的秘密
那么后来,鹤鸣茶社是怎么在茶馆间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从而经久不衰的呢?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?我们接着往下看↓
▲人民公园夜茶
解放初期,教师属自由职业者,无编制,每学期需凭校长聘书上岗。因岗位紧俏、社会保障缺失,每年阴历六月(暑假前)和腊月(寒假前),教师需激烈竞争聘书,此现象被揶揄为“六腊战争”。
▲《成都晚报》(1946年1月27日)中记录当时激烈情况,被称为“六腊战”。
“六腊战争”主要发生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大城市,尤以抗战时期西南后方的成都、重庆、昆明为甚。卢沟桥事变后,沦陷区学校迁移至西南,学生减少,逃难教师及毕业学生涌入教师队伍,致岗位竞争更趋紧张。成都因条件优于川内各县,吸引县城校长、教师来此竞聘,进一步加剧了竞争。
▲成都的茶馆 《良友》(第141期 1939年4月15日)张沅恒摄
岗位紧俏催生诸多乱象:校长聘书需应对官员卡要、裙带关系,剩余岗位才用于择优招聘;部分校长以聘书索贿,政府官员、经纪人等借机牟利,曾有教师因竞聘无果自缢,或遭经纪人欺骗投诉无门。优秀教师多被校长提前挽留,普通教师即便获聘也多廉价上岗,如方善福老师因教学出色遭排挤,曾被迫到鹤鸣茶馆参与竞聘。
每逢六腊月,成都鹤鸣茶馆成为 “六腊战争” 的主战场,校长、教师、掮客及旁观者云集,场面火爆。如今“六腊战争”虽已远去,但人民公园的茶馆文化仍延续着市井烟火气与文化内涵。
技艺传承
掺茶手艺名传海内外
大家都知道,在成都喝茶兴用“盖碗儿”。“盖碗儿”由茶碗、茶盖、茶船子三件套组成,有三炮台之称,同时又称“三才碗”,盖为天、托为地、碗为人。其中茶船子又叫茶舟,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。
这其中,鹤鸣茶馆的掺茶技艺名传海内外,掌握此技的“茶博士”以精妙盖碗茶艺闻名。堂倌冲泡时动作如艺术表演:右手握长嘴铜壶,左手飞抛茶垫,碗入垫后注水冒尖却不溅出。
▲1984年的人民公园鹤鸣茶馆中“茶博士”正忙着掺茶倒水。
鹤鸣茶社曾有一位掺了整整30年茶的掺茶奇人吴登方,将掺茶技艺推向了极致,其泡茶时,茶客看得胆战心惊,如观杂技,待茶入碗,又忍不住惊呼称绝。
相传“倒挂金钩”,是吴先生“绝技中的绝技”——20个茶碗,一只手便拿了,但见碗摞碗,船叠船,5指叉开,指指强力支撑,一指管一叠,指缝间还卡了茶盖承力,最后的小指也剑拔弩张地使了大劲,中间用茶盖加塞,竟将20只碗拿捏成一个弯弯的金钩。
▲吴登方 朱建国 摄
1991年,吴登方携盖碗茶艺赴澳大利亚表演,成为民俗文化重头戏,获中外媒体关注。后来据吴登方自己回忆道:“我表演了8场,那些外国观众都站起来看,掌声差点震聋了耳朵。”
此后,国内媒体像赶趟儿般追到成都拍摄,吴登方还上了央视“东方之子”和《人民日报》。后来,韩国、日本的电视台也尾随来访。1996年,他被成都市政府评为“成都市十大服务明星”。
如今鹤鸣茶社的长嘴铜壶茶艺发展出“问茶三式”“龙凤二十三式”“盛世一百零八式”等十一组招式,恪守老成都传统盖碗茶艺,让“茶博士”技艺持续传承。
在好些茶馆茶社的“茶博士”早已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,而鹤鸣如今仍在恪守着老成都茶馆传统的盖碗茶艺。
2013年,鹤鸣茶社被列入成都市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,其历史地位有了更明确的表达。如今,经历百年沧海桑田的鹤鸣茶社已扩展至约30亩的占地,为络绎不绝的茶客提供了品茗休憩的场所。
诚然,这世界变化太快,许多历史悠久的茶社都随着时间的步伐,消失在滚滚时光中。但在人民公园,永远有这样一个地方会为你留下一张竹椅,让你品味杯盏人生。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