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沉默的荣耀》开播前,一条预告片就让观众期待值爆棚。
这部以真实人物吴石将军为原型,用历史的还原来缅怀先烈的电视剧,爱国情怀拉满。
收视率也一路高歌猛进,峰值轻松突破2.8%。
然而随着剧情推进,该剧口碑却呈现两极分化。
当大众将矛头指向曾黎僵硬的表情和隆妮浮夸的表演时,真正的症结却被忽略了。
观众不满的根源,并非表面上的演技问题,而是对历史英雄的刻画失真,以及某些演员戏外道德瑕疵与剧中正面形象的强烈反差。
《沉默的荣耀》拥有堪称“神仙阵容”的演员配置:于和伟、吴越、魏晨等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。
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更是被观众评价为“站那就是智慧爆棚、善良拉满和稳重的姿态”。
剧中两位女演员的表现却引发热议。
曾黎饰演的王碧奎(吴石妻子) 成为众矢之的。
历史原型王碧奎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,但在剧中,导演硬是给曾黎加了不少戏份。
频繁换旗袍、出席社交场合、甚至介入丈夫的工作决策。
这种改编看似丰富了角色,实则画蛇添足。
更令人出戏的是曾黎的表演方式。
全程绷着脸,眼神空洞,连基本的情感层次都欠缺。
吴石潜伏时忧心忡忡,她面无表情;子女遭遇危险,她反应平淡。
有观众尖锐指出:“曾黎的表演是‘把情绪藏进骨子里’的传统女性,但这种‘淡’并非克制,而是演技的空洞。 ”
隆妮饰演的黎晴同样备受质疑。
剧中,隆妮对聂曦施展“美人计”,但表演却令人失望。
当聂曦对受伤的她表示关切时,隆妮只会直愣愣盯着对方,脸上表情扭曲又不乐意,好像是被人拿枪逼着套近乎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吴越饰演的朱枫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。
作为中共地下交通员,吴越将角色的冷静与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,既展现了母性的温柔,又表现出特工的沉稳。
相比演员的演技问题,《沉默的荣耀》更严重的缺陷在于对历史真实性的轻慢和英雄形象的矮化。
剧中将官阶比吴石低好几级的谷正文(余皑磊饰)拍成“智商天花板”,而吴石却总因家人原因差点暴露,这种贬低英雄抬高反派的做法实在令人不适。
剧中,吴石竟然在察觉到被人跟踪的情况下,开车到河边撕毁通行证并扔到河里,结果被反派找到碎片。
这种给人递把柄的行为,让观众怀疑他的卧底水平,有点抹黑烈士形象的意味。
细节漏洞百出也削弱了剧集的可信度。
朱枫发现胶卷从花生袋里露出来,赶紧用手去抓,特务一把按住她的手,结果却只是以为她在抢花生。
聂曦副官更是敢在1949年11月的台北,公然在官太太麻将桌上递纸条。
而历史上真实的吴石将军,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台湾潜伏的最高级别情报人员,其专业能力和牺牲精神都是毋庸置疑的。
1950年,因叛徒出卖,吴石、朱枫、陈宝仓和聂曦等人英勇就义,他们用生命传递的情报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如果说演技和历史还原度是创作层面的问题,那么演员戏外道德瑕疵与剧中正面形象的冲突,则直接挑战了观众的接受底线。
傅程鹏饰演的周至柔在剧中是吴石潜伏工作中的重要绊脚石。 但比角色更让观众反感的是傅程鹏本人的争议经历。
傅程鹏的两段婚姻备受诟病。
他与第一任妻子程愫曾是圈内公认的模范夫妻,程愫为了他甚至从上海戏剧学院改成跟他去南京文工团,并为他生下儿子。
然而2017年3月两人离婚后,傅程鹏在第二年就与因戏生情的周励淇结婚,且未公布具体时间。
许多观众表示:“以前还挺喜欢他的作品,一想到他做的事情,就换台,不看。 ”
更讽刺的是,傅程鹏能有如今的成绩,还得感谢程愫。
出身演艺世家的程愫一直为傅程鹏介绍人脉,帮助他在演艺圈立足。
然而,程愫的付出最终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。
演员私德与公众形象的一致性是观众评价作品是无法忽视的因素。
当一位在剧中扮演正面角色,甚至是历史英雄的演员,在戏外却有着违背公序良德的行为,观众很难完全投入到剧情中。
这种戏内戏外的割裂,比单纯的演技问题更让观众感到不适。
创作反思,历史题材创作的底线与尊严
《沉默的荣耀》引发的争议,实际上反映了当下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面临的普遍问题。
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的平衡是历史剧创作的核心难题。
《沉默的荣耀》编剧团队显然进行了大量艺术加工,比如为王碧奎增加频繁换旗袍、出席社交场合等剧情。
但问题在于,艺术加工应当建立在尊重历史本质的基础上。
当加工过度以至于扭曲了历史人物的基本形象时,这种创作就值得商榷了。
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朱咏雷曾指出:“尤其是关于民族、文化、国家统一等涉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问题,不能用个人的猜测臆想和尚无定论的学术解读,取代历史定论、社会公论。 ”
历史剧的价值导向更应引起创作者重视。
当剧情将反派塑造得过于强大,而正面角色却频频犯低级错误,这种叙事方式不仅歪曲历史,更可能向观众传递错误的价值观。
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长刘和平认为:“虚构和想象必须符合历史本质的真实和历史文化的真实。
在这个基础上,虚构的故事能照亮历史,也能照亮现实。 ”
年轻观众的接受心理也是创作必须考虑的因素。
当今年轻人观看历史题材作品,不仅关注情节张力,更重视历史的真实感和人物的可信度。
轻率的历史改编很难获得年轻观众的认可。
真正的历史剧创作,应当如导演高群书所言:“艺术加工得让骨头缝里都是真的,才敢端上桌。 ”
只有如此,才能让历史题材创作既保持艺术魅力,又不失历史尊严。
某瓣上126条评论中差评高达26条,这些评论中充满观众恨铁不成钢的语气。
历史英雄的形象塑造关乎民族记忆的传承,任何轻率的艺术加工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。
当年轻观众看着这些偏离历史的剧情,他们又会如何理解那些真实英雄的牺牲与付出?
这不仅是《沉默的荣耀》一部剧面临的质疑,更是整个历史题材创作需要反思的课题。
当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产生冲突时,我们究竟应该站在哪一边?
#沉默的荣耀#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